公共产品
指 具 有 非 排 他 性 和 非 竞 争 性 的 物 品 。 非 排 他 性 是 指 任 何 人 都 可 以 无 偿 享 用 该 种 产 品,或 者 说,不 能 阻 止 任 何 人 享 用 这 种 产 品 。 能 否 阻 止 人 们 享 用 这 种 产 品,是 区 别 一 种 产 品 是 不 是 公 共 产 品 的 一 个 标 准 。 非 竞 争 性 是 指 当 使 用 这 种 物 品 的 人 数 增 加 时,不 会 影 响 原 来 的 消 费 者 对 该 产 品 的 消 费,也 不 必 增 加 社 会 成 本,即 其 新 增 消 费 者 使 用 该 产 品 的 成 本 并 不 会 增 加 。
由 于 以 上 两 种 性 质,公 共 产 品 可 提 供 的 社 会 潜 在 收 益 大 于 该 产 品 给 任 何 单 个 购 买 者 带 来 的 收 益 。 因 此,为 生 产 公 共 产 品 所 投 入 的 资 源 成 本 不 应 由 一 个 购 买 者 承 担,而 主 要 由 政 府 承 担,这 样 才 能 尽 量 减 少 公 共 产 品 导 致 的 市 场 调 节 失 去 效 用 。 像 图 书 馆 、 公 园 等 便 属 于 公 共 产 品 。
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因此,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就只能由政府来供应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另一类是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
在这一类企业中,社会目标占据支配地位,并且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如果这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改造,则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未必能实现资源的最有配置。因此,国家不仅要对这类企业拥有全部或绝大部分资产所有权,而且应由国家来直接经营,这包括由政府财政筹资创设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企业,政府直接任免企业负责人,对进入或退出的企业实行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