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稳健性
通 常 是 指 银 行 抵 御 消 极 事 件 的 能 力 。 这 种 能 力 是 以 持 续 拥 有 的 偿 付 能 力 为 后 盾,并 通 过 银 行 经 营 效 率 获 得 的,因 为 在 动 态 的 市 场 竞 争 中 盈 利 是 与 效 率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银 行 的 效 率 主 要 体 现 为 继 投 资 者 之 后 对 投 资 项 目 的 盈 利 能 力 做 出 准 确 的 判 断,使 资 金 发 挥 最 大 的 效 力 。
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与脆弱性实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学术界更多地从脆弱性角度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理论经济学文献所作的激励结构分析方法,强调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结构因素。第二类是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运用宏观经济指标与压力测试等风险计量技术,对金融机构直接和显著的脆弱性进行量化分析。
第三类监督方法,强调相对金融体系面对的风险而言,按国际准则衡量的监督和监管是否充分。第四类是系统脆弱性评估,又称净风险评估法,主要将金融体系面对的风险与整体金融体系管理这种风险的能力进行比较。此方法重视宏观经济行为与金融体系稳健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其中风险评估法和监督方法主要评价短期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而理论经济学分析方法主要探讨中长期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各种可能的制度和结构性原因。主要涉及:1、基础性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包括金融信息的真实性问题);2、所有制与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3、银行监管环境;4、公开和隐性的政府担保。本文主要运用理论经济学方法分析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和结构性根源。
|